你需要怎样的心理健康服务

image

注:此内容为原创内容,欢迎分享。如需借用到其他平台,应与与作者联系并获得同意。

写在最前面

最简单的判断标准是:如果你此刻正经历某种强烈的症状、行为冲动或情绪困扰,已经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学习或工作,那么请优先前往当地的精神专科医院挂号就诊。按时前往医院,由精神科医生进行初步评估和诊断,并根据医嘱服药或住院治疗。

但如果你的困扰源自某些生活事件的冲击、内在情绪的困扰,或是人际关系中的张力;又或者你已经由精神科医生评估后被建议接受心理治疗/心理咨询,那么你可以考虑联系一位专业的心理咨询或治疗从业者,预约一次初步会谈。

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与精神科,是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中彼此关联但又各自独立的三个环节。虽然网络上能查到大量信息,但为了帮助你更清晰地分辨三者的不同功能与职责,并判断你当前最适合寻求哪一种支持,我希望能在下文中为你做一次简单、明了的梳理。

心理咨询/心理治疗

您在网络上能查找到的信息,都会告诉您心理治疗是针对于心理问题更加严重的患者。某种程度上是这样的,但并非全是。

一方面,在中国,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的直接区分在于他们所拥有的执照是不同的,工作场景也不同。心理治疗师执照是中国卫健委的考试型执照,只有在心理治疗医疗单位的从业人员才能考取,这个执照的考试难度适中。而心理咨询师的执照在中国五花八门,有各种心理学会/心理协会组织的注册认证执照;有已经取消的国家二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有一些三方机构甚至是培训机构颁发的考试证书;还有一些拥有应用心理学位-咨询或临床方向的学历教育证书,但并未参加任何机构的考试。

这样复杂的局面,使得来访者在寻找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时遇到很大的困难。一般来说,我建议来访者与其去查看一个什么样的证书是有含金量的,倒不如去查看一个咨询师的:

  • 专业受训背景(无论是学历教育还是系统的临床培训项目)
    • 个人而言,我不认为学历教育和系统的临床培训项目哪个更权威。任何一个受训背景中都有认真专业的从业人员和名不副实的从业人员。要去查看学历教育和临床培训项目是否拥有遴选和监督机制,有一些需要非常严格的筛选和培训机制,并有严格的发证标准;而另一些只要花钱就能学,不来听课也没关系;还有一些,虽然挂靠于心理学会的注册项目,需要不断地付费购买学会的课程才能一直拥有执照的使用权。
  • 和什么样的人群在工作,工作经验和所擅长的领域
    • 注意:一些咨询师时全职个人执业,这意味着他们的工作都在和来访者打交道;另一些是在大学、中学、医疗系统工作,这意味着他们工作的部分时间或大多数时间是在进行教学与科研工作、行政工作、诊断和评估工作等等。
  • 介绍自己的方式和咨询的工作方式
    • 咨询理论取向,以及这种理论取向是否和你的需要匹配。
  • 你愿意支付的费用和实际价值的匹配程度。
    • 注意:很多时候在心理咨询机构工作的咨询师,你实际支付的大多数费用是付给机构而并非咨询师的,这也是为什么心理咨询机构费用极其昂贵的原因。

另一方面,在中国,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精神科医师,实际上都会去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工作,即收费与来访者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即便是按照我国的法律,心理咨询从业人员不得从事治疗工作,但事实上心理咨询和治疗工作在工作理论和实践上差别甚微。

精神科

精神科是医学领域中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人类的理异常以及精神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精神科主要针对那些需要药物干预或者其他生理性治疗手段干预患者的心理状况。

所以只有精神科医生才能进行诊断和开药方的工作,而且精神科医生只有在精神科门诊或医院工作时才有资格开具诊断结果和药方,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人员不可以。

一般来说,精神科医生在做出诊断后,会开药嘱托来访者服用,定期复诊,并建议进行心理治疗。

结论

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与精神科治疗,并不是互相排斥的选项,而是可以协同支持的不同路径。

在症状较为严重时,仅靠心理咨询可能远远不够,必要的药物治疗可以减轻痛苦、稳定状态,让后续的心理工作得以开展。同样,仅靠药物也不能解决潜在的心理冲突或人际困扰,许多问题依然需要在关系和对话中被看见、理解与整合。